.jpg)
NBA选秀是联盟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,但球迷们对“状元”“榜眼”“探花”耳熟能详,却对第四顺位的名称知之甚少。本文将解析选秀顺位的命名规则,探讨第四顺位的历史意义,并盘点近年来的高光球员。
每年NBA选秀大会,球迷的目光总聚焦于前三顺位——状元(第一顺位)、榜眼(第二顺位)和探花(第三顺位)。这些称谓源自中国古代科举考试,被NBA借用后成为传统。但第四顺位却鲜有专属名称,通常直接称为“第四顺位”或“第四选秀权”。
为何第四顺位没有专属称号?
历史惯例中,前三顺位因代表最高天赋和关注度,被赋予特殊名称。而第四顺位及之后的选秀权,尽管同样重要,但缺乏类似的文化符号。不过,这并未削弱其价值——许多传奇球星如克里斯·保罗(2005年第四顺位)、拉塞尔·威斯布鲁克(2008年第四顺位)均在此顺位崛起。
第四顺位的“隐形含金量”
近年选秀中,第四顺位屡现惊喜:
- 2021年:斯科蒂·巴恩斯(猛龙)当选最佳新秀;
- 2020年:帕特里克·威廉姆斯(公牛)成为防守悍将;
- 2019年:德安德烈·亨特(老鹰)稳坐主力锋线。
这一顺位常被视作“低风险高回报”的选择,球队可避开前三顺位的溢价压力,仍能淘到建队基石。
未来展望:第四顺位能否逆袭?
2024年选秀被视作“小年”,但第四顺位可能成为黑马摇篮。球探报告显示,肯塔基大学的罗伯特·迪林厄姆等潜力股有望在此区间被选中。若球队眼光独到,或许能复刻约基奇(次轮秀)式的逆袭传奇。
结语:
尽管缺少华丽头衔,第四顺位始终是选秀战场上的关键分水岭。它的低调,恰恰是球队管理层智慧和运气的试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