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正文
在NBA选秀的历史长河中,中锋和控球后卫占据状元签的绝对主流,而得分后卫(SG)却几乎“绝缘”这一荣誉。自1966年至今,仅有1975年的大卫·汤普森(因ABA/NBA合并未实际报到)和2017年的马克尔·富尔茨(双能卫)被算作得分后卫状元,但后者更偏向控卫角色。这一现象引发热议:为何顶级得分后卫难获状元青睐?
1. 球队更偏爱“基石型”内线
NBA传统建队思维认为,拥有顶级中锋或大前锋能直接改变攻防体系。从奥拉朱旺到邓肯、奥尼尔,内线球员的防守覆盖力和战术支点作用被视为夺冠基础。相比之下,得分后卫更依赖外线投射和单打,早期选秀中风险较高。
2. 分卫天赋往往“后期爆发”
历史级得分后卫如科比(第13顺位)、麦迪(第9顺位)、哈登(探花)的成长轨迹显示,这一位置需要更长时间培养。乔丹作为史上最伟大分卫,当年也因北卡战术限制仅列探花。球探更倾向于选择即战力强的内线或组织型控卫。
3. 现代篮球的“位置模糊化”影响
近年来,锋卫摇摆人(如东契奇、爱德华兹)的崛起进一步稀释了纯得分后卫的价值。球队更看重全能型球员,而传统分卫的防守和持球短板可能成为状元签的减分项。
4. 例外案例与未来趋势
2013年本·麦克勒莫(第7顺位)和2021年杰伦·格林(榜眼)等高顺位分卫未能兑现预期,加剧了球队的谨慎态度。不过,随着三分时代到来,像2025年新秀库珀·弗拉格(潜力分卫)可能打破这一魔咒。
结语:得分后卫的状元荒并非能力问题,而是球队建队策略与风险评估的综合结果。但正如乔丹和科比证明的,顺位从不是伟大与否的决定因素——真正的传奇,总能改写规则。
(本文数据截至2024年,参考NBA选秀历史及专家分析)